在醫藥、生物制劑等行業,灌裝加塞機的清洗消毒質量直接決定產品無菌性,是預防污染的核心環節。通過標準化程序與多層防護措施,可將微生物污染風險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以下,滿足GMP對無菌灌裝的嚴苛要求。?
清洗程序需分階段遞進執行。預清洗階段采用常溫純化水沖洗3分鐘,去除表面可見殘留物,重點沖洗灌裝針頭、塞子軌道等縫隙部位,水流壓力控制在0.2MPa,確保沖洗沒有死角。主清洗階段切換為70℃熱水(電導率≤1.3μS/cm)循環清洗15分鐘,配合旋轉式噴淋球(每平方厘米3個噴淋孔),對腔體內部進行360°沖洗,同時開啟針頭自動伸縮功能,使清洗液充分接觸針管內壁。對于高粘度物料(如膏狀藥劑),需在主清洗前增加堿液浸泡步驟(2%氫氧化鈉溶液,50℃,10分鐘),溶解殘留膏體。?
消毒環節需根據產品特性選擇方式。濕熱滅菌適用于耐高溫部件:將整機密封后通入121℃飽和蒸汽,保持30分鐘,滅菌壓力維持在0.12MPa,確保F0值≥12。對于不耐高溫的精密部件(如傳感器),采用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滅菌,在密閉腔體內注入60%濃度的H?O?蒸汽,維持45℃、600Pa真空環境45分鐘,滅菌后殘留量需≤0.5ppm。無菌灌裝生產線還需每日進行在線滅菌(SIP),通過程序自動完成清洗-滅菌-干燥全流程,關鍵參數(如溫度、時間)實時記錄并存檔。?
無菌保障措施貫穿生產全流程。設備材質選擇316L不銹鋼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,減少微生物附著;灌裝區域采用a層流保護,風速維持在0.45-0.55m/s,形成垂直單向氣流屏障,防止外部污染侵入。人員操作需通過風淋室凈化(≥15秒),穿戴無菌連體服,操作過程中每30分鐘用75%酒精消毒手套。物料進入無菌區前需雙重滅菌:膠塞經121℃蒸汽滅菌30分鐘,玻璃瓶通過隧道烘箱(350℃,5分鐘)干熱滅菌,確保初始污染菌≤1CFU/件。?

過程監控是無菌保障的較后防線。每班次生產前,用營養瓊脂培養基進行表面微生物監測(接觸碟法),灌裝針頭、塞子出口等關鍵部位需達到無菌要求;滅菌后通過生物指示劑(如嗜熱脂肪芽孢桿菌)驗證效果,若培養后無菌生長方可啟動生產。生產過程中,在線粒子計數器實時監測灌裝區粒子數(≥0.5μm粒子≤3520個/m³),一旦超標立即停機排查。設備排水口安裝微生物過濾器(孔徑0.22μm),防止反向污染;密封圈每周更換一次,避免老化導致的密封失效。?
日常維護需強化細節管理:清洗用軟管每月更換,防止內壁生物膜形成;滅菌蒸汽管道每周進行疏水閥檢查,避免冷凝水影響滅菌效果;建立清洗消毒記錄追溯系統,保存至少3年數據,為審計提供完整依據。通過系統化的清洗消毒與無菌控制,
灌裝加塞機可穩定實現連續生產2000批次沒有污染,為無菌制劑質量保駕護航。?